凤县:奏响三部曲共筑和谐梦 |
[ 来源: | 作者:admin | 发布时间:2015-12-18 | 浏览:1749次 ] |
凤县人民调解工作以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为立足点,主动出击、积极作为,筑牢了“第一道防线”。全县各级调解组织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35起,有效预防各类矛盾纠纷631起,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45件,成功调处1221件,调解成功率达98%,防止群体性矛盾71件,防止群体性上访102起,及时有效地化解了大量的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,为平安凤县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。 组织健全 机制完善 是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的首要保证 一是充实完善各级各类调解组织。筛选一批阅历丰富、熟悉民情、懂得一定法律知识的人员,充实到相关调委会,确保了县镇村(街道)调委会人员不断档、工作不脱节。目前,全县共有各级各类民调组织119个,其中,镇调委会9个、村调委会100个、社区调委会4个、企事业单位调委会5个。全县共有调解人员614人,实现了人民调解工作网络全覆盖。 二是建立矛盾纠纷动态管理机制。按照“每月汇总、季度研判”的工作要求,各级调委会认真分析阶段性矛盾纠纷的热点和难点,明确下阶段工作重点,确保了全县人民调解工作有针对性开展。 三是建立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化解机制。按照“发现在早、预防在先、处置在小”的原则,定期进村组、进社区、进厂矿、进企业,开展拉网式矛盾纠纷排查调处,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、消除在萌芽状态。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时间节点期间,各镇、村调委会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,对重大矛盾隐患和突发事件随时排查、随时介入、随时调处化解。 强化法制宣传 培育公民契约精神 是更好落实人民调解协议的先决条件 一是强化法制宣传的力度与广度。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月、宪法宣传日等各类宣传活动,通过发放法律书籍、编演法制节目、以案释法等形式,深入开展送法进基层活动。通过密集广泛的宣传,切实增强群众的法治意识,疏通群众依法维权、依法解决纠纷的渠道。 二是强化典型引领作用。坚持“调解一件事、教育一大片”的工作方式,筛选全县调解典型案例40余件,编撰了《凤县人民调解典型案例汇编》,对调解案例中遵守约定、及时履约的典型行为进行充分的肯定,起到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效果,培育强化了人民群众践诺履诺的契约精神,也为法律知识的普及营造了浓厚氛围。 三是强化法律保障。利用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形成的“三调联动”大格局,对证据充分、符合法律依据、当事人接受的调解协议及时进行司法确认,赋予其法律强制执行效力,提升了人民调解的公信力和法律保障。 为群众提供基层法律服务 是推动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、法制化的关键所在 在广泛宣传、增强群众法治意识的基础上,为使群众切实依法维权、合理解决纠纷,不断加强基层法律服务活动。 一是建立了政府法律顾问制度。律师通过深入镇、村(社区)、企业开展法律咨询,现场解答群众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,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,满足群众基本的法律服务需求,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。 二是切实增强法律援助工作力度。依托镇司法所、法律援助工作站、基层法律服务所、人民调解组织贴近群众的优势,把宣传工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。同时,严格按照《陕西省法律援助条例》,做到应援尽援,年均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在150件以上。 E1 (来源:西部法制报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