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:

首页 >> 新闻动态 >> 政法动态


“凤县平安+”从一呼百应到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

[ 来源: | 作者:admin | 发布时间:2015-12-18 | 浏览:1845次 ]

5-化解中心工作.jpg

  凤县县委书记郑维国(左一)指导县矛盾纠纷化解中心工作

今年以来,陕西省凤县县委政法委按照县委确定的“全面争先创优、重振凤县雄风”总目标及“综合考核夺优秀、单项考核争先进、亮点工作树典型”的总要求,以法治为引领,以问题为导向,以改革为统揽,深入推进平安凤县、法治凤县、过硬队伍建设,创新举措、狠抓落实,为全面开创幸福凤县建设新局面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、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、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。
群防群治,网格化管理+6995平安互助开启了平安凤县的新征程
网格化综合管理,夯实了平安基础。以“条块结合、信息共享、资源整合、监管到位”为原则,结合全县行政区划和工作实际,在全县划定县镇村(社区)三级综合管理网格,逐步建立责任细化、标准明确、管理规范、全面覆盖的城乡网格化综合管理体系。其中,县城和9个镇分别划分为10个相对独立的单元,建立10个一级网格;县城区域划分为12个区块,各镇以村和社区为单元划分区块,形成112个二级网格;县城的12个区块和各镇村下辖的村民小组细化分解成网格点,形成516个三级网格。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、举报奖励、定期检查考核、督查督办等制度,通过县级领导包抓、职能部门包责、成员单位包点,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城乡综合管理的良好氛围。
6995平安互助,实现一呼百应。针对凤县山区群众居住分散的特点,推行了“6995平安互助”入户工程,通过移动手机网络对30户手机进行组网(基于惠农网组网),建立起镇村组的三级信息服务网格,全县共建成519个平安互助小组,14440户移动用户加入,遇到紧急等情况时,网内群众拨打6995号码时,同组其余人员可同时接听,并实现与村组干部、治安中心户长联网,形成城乡联防到户、技防到人的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格局,今年以来受理帮助群众求助292次。
创新社会治理方式,便民服务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
便民服务卡,精准服务群众。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政策咨询、便民服务代理、矛盾纠纷化解、科技信息服务、日常治安防范、自娱自乐活动等人员电话、职责集中到“一张卡”上,张贴在镇村和家庭醒目位置,群众想问啥事想办啥事,直接精准到人,各个队伍的人员都是县上职能部门和镇上选出的业务能手,几乎涵盖了群众所能遇到的所有问题,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了解、咨询、办理各类事项和精准服务,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。同时,能电话说清楚的不用跑了,要去的提前约、不跑空。

服务群众好不好,群众说了算。结合全县城乡网格化综合管理工作,在镇村组三级网格的基础上,以“6995”平安互助小组为更小的管理单位,在每个“6995”平安互助小组中加入一名镇干部和一名村干部,包抓该互助小组,要求镇干部每月至少向包抓小组内的每户群众打一个电话,围绕社会治安、便民服务、群众普遍关心的热、难、急等问题,调查了解民意,为群众宣传政策、开展法律、农技咨询等,开展代办事务,并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,每季度检查一次个人通讯录台账,查看记录内容是否翔实,反映问题是否得到妥善处理,并随机抽查其中5户电话,核查台账记录是否属实,群众对服务是否满意;每年,按比例随机抽取互助小组内群众对考核对象进行民意测评,并结合考核对象全年的农户通讯录台账质量,进行总体考核。考核结果纳入干部个人考核内容,对工作积极、经常打电话咨询社情民意,通讯录台账健全的镇村干部给予奖励;对群众参与率、知晓率低,活动开展不积极,年内治安、刑事案件发案率高,台账不完善,电话联系群众不到位,存在走过场现象的,按照综治考核办法分别进行处罚。同时,公布了县委政法委和所在镇的监督电话,便于群众投诉和反映情况,做到了干部联系群众的实体化,破解了乡镇干部如何联系群众、联系哪些群众的问题。“平安+”的启动,起到了“危急情况的急救台、法律政策的服务台、考量干部的评价台”的作用,打通了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,夯实平安和谐的基础。今年上半年,全县的社会治安满意率95.59%,较去年相比上升1.57%,全省排名第八,上升19个位次,全市排名第三。 E1

来源:西部法制报